提起瑞士,恐怕所有的人都會下意識地想到手錶。的確,手錶幾乎已成為瑞士的某種象徵,這也是瑞士人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手錶為瑞士不僅帶來了無盡的商機和財富,也為瑞士帶來了莫大的讚美和榮譽。

fefwe16.jpg
手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誌,它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度量衡單位,而手錶卻是劃分時間的工具。時至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沒有時間的刻度,如果沒有計量時間的工具,恐怕誰都無法想像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模樣。

fefwe15.jpg
1560年,瑞士鐘錶匠布克曾經說過:“一個鐘錶匠在不滿和憤懣中,要想圓滿地完成製作鐘錶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對抗和憎恨中,要精確地磨銼出一塊鐘錶所需要的254個零件,更是比登天還難。”正如他所說,製表匠的工作繁瑣而枯燥,花一整天打磨一個零件也是平常的事情,沒有一顆平和的心態是不可能完成的。

fefwe14.jpg
fefwe13.jpg
一個製表大工坊內往往分工明確,有負責基礎零件製造的部門,有負責零件打磨拋光的,有機芯組裝,還有最後的測試等等,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並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極致。在製表匠的案前,你甚至可以發現他們自己製作的工具。

fefwe12.jpg
天文鐘Zytglogge

   伯爾尼的老城裡有一座著名的天文鐘Zytglogge,除了擁有顯示時間、季節、星像多種功能外,每逢整點前4分鐘還會有精彩的玩偶報時秀,小機器人搖搖晃晃走將出來,用錘子敲打頭上的鐘,報出時間,同時,鐘面下方又有“時間老人”揮動手中琵琶,一隻公雞打鳴拍翅,一對小熊走馬燈似的魚貫而過,整個表演極為奇妙有趣。

fefwe11.jpg
花鐘

   日內瓦也有著名的“花鐘”:它位於萊蒙湖畔,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色彩,但總保持著鮮豔和芳香。旅遊紀念品商店也擺放著各種品牌的手錶,廣告出現頻率最高的也是手錶。人們說:“在瑞士不用戴手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時間。

    比賽中,偶爾得第一,並不算很難,長期保持第一,卻難如登天。翻開數百年的鐘錶發展史,瑞士並不是領先的起跑者,但它笑到了最後。

    瑞士是一個彈丸之地——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里。它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被德國、法國、奧地利、意大利“包圍”,語言文化上深受這些國家影響。瑞士的官方語言既有德語,也有法語,很多瑞士人都會說好幾門語言。由於瑞士的“隔壁鄰居”法國和德國都是鍾表強國,瑞士鐘錶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這裡要特別提一下法國,這個浪漫的國度和瑞士鐘錶業的關係最為密切。瑞士鐘錶業最發達的地方,幾乎都位於法語區。印象裡,只有萬國、亨利慕時等極少數瑞士品牌位於德語區。

fefwe10.jpg
製表,需要精湛的技藝,也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耐心

     歷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戰爭”。在這場“世紀之戰”中,法國最終獲勝,於是慢慢開始發展壯大。一些法國貴族希望用昂貴的鐘錶來顯示自己的身份,這就促進了法國鐘錶業的發展。那個時候的法國,可是鐵板釘釘的鐘錶大國。

fefwe09.jpg
而瑞士鐘錶真正開始發展,要從宗教鬥爭說起。

   我本人暫時還沒有什麼宗教信仰,但在歐洲旅行時,參觀過不少教堂,深深地感受到,宗教是歐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最顯眼的建築,往往多半是教堂。

fefwe08.jpg
fefwe07.jpg
聖家族大教堂(上),聖彼得大教堂(下)

   也許正是因為宗教影響力大,派別也多,所以矛盾衝突在所難免。基督新教由於長期受到羅馬天主教會的壓迫,新教徒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終於,反抗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運動爆發了。

    很快,它蔓延到了整個歐洲,法國的新教徒也牽連其中,受到迫害,一些新教徒就逃到了鄰近的日內瓦,在這些人當中,包括一批優秀的製表師。

    當新教領袖加爾文在1540年左右來到日內瓦進行宗教改革時,也許沒料到,他的禁令,促成了後來瑞士表的“江湖地位”。

fefwe06.jpg
加爾文崇尚節儉,他禁止日內瓦當地人佩戴奢侈的金銀首飾。不過,鐘錶卻不在這一禁令之內。於是,從法國逃到日內瓦的製表師,結合日內瓦當地的金銀首飾工藝,打造出精美絕倫的鐘錶。

    日內瓦的鐘錶業迅速發展。 1601年,世界上第一個製表行業工會——日內瓦製表工會應運而生。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到了17世紀末期,日內瓦已經是製表中心。我們熟知的一些鐘錶品牌,像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等,就來自日內瓦。

fefwe05.jpg
我就是那個一輩子也沒洗過幾次澡的路易十四

    那個時候,日內瓦的製錶廠已達百家,趨於飽和。另一方面,17世紀後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廢除了《南特敕令》,宣布基督新教非法,於是,一些新教徒遷移到日內瓦北面的汝拉山谷(Vallée de Joux)。

fefwe04.jpg
一年中,汝拉山谷約有四個月都是大雪封山的情形。當時通訊不夠發達,交通也不太便利。一到冬天,汝拉山谷到處都是厚厚的積雪。很難出去工作,也沒法種植農作物。人們發現,製表不需要太大場地,在家庭作坊裡就能完成。不但能藉此謀生,還能消磨時間。所以,鐘錶業在汝拉山谷里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一些頂級鐘錶品牌,如愛彼、寶珀、積家等,支撐起汝拉山谷的“鐘錶谷”大名。

fefwe03.jpg
尼古拉斯•G•海耶克

    海耶克在1983年推出了價廉物美、時尚動感的斯沃琪石英表,讓瑞士製造這一美名再次傳遍全球,順便也搶回了許多被日本石英表佔領的市場。後來,他還整合了兩大鐘錶集團ASUAG和SSIH,合併成一個超級鐘錶集團——斯沃琪集團。國內一些著名的鐘錶品牌,如浪琴、歐米茄、雷達、天梭等,都是斯沃琪集團旗下的“兄弟姐妹”。

fefwe02.jpg
也許,更重要的是,海耶克復興了瑞士機械表。在海耶克的倡導下,好表的定義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也許光比走時,機械表確實不如石英表,但是機械表講究工藝和打磨。於是,瑞士表從讀時工具慢慢向奢侈品過渡,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瑞士表,不僅能看時間,還能彰顯身份品位。海耶克力挽狂瀾,瑞士表終於迎來了全面復興。

fefwe01.jpg
在製表方面,除了技術,設備也是關鍵的一環。很多精良的製表設備,同樣產自瑞士。就拿數控機床來說,有些價格高達200多萬歐元一台,製作出的零件,誤差只有零點幾微米!一些大廠裡,這樣的數控機床有十多台。這在國內幾乎是無法想像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瑞士不僅壟斷了製表技術,還壟斷了製表設備。瑞士表能這麼牛逼,確實有牛逼的資本。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德國表最近幾年發展很快,頂級的德國表幾乎能和一些瑞士大牌平起平坐。而瑞士表的老對手,日本表也在虎視眈眈。至少在石英技術領域,日本已經一騎絕塵。而精工的一些高端機械表,在表迷中的口碑也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