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加州面? —沛納海加州面盤介紹

,
“加州面”為何採用羅馬和阿拉伯兩種字體各佔半邊的設計?沛納海又如何與“加州面”結緣?這些都是相當值得玩味的歷史迷題,下面讓我們來一一探究。 由於沛納海的現代錶款很多,今天要隆重介紹的是沛納海Radiomir系列錶款中最著名的加州面盤錶款,因為這種錶盤的12點位是一個引人註明的倒三角形,上半部使用羅馬數字,下半部使用阿拉伯數字,俗稱“加州面”。說到“加州面”其實不得不扯到另外一家瑞士高級鐘錶商勞力士,因為這種現在叫加州面的錶盤最早正是勞力士的設計。人們為什麼叫它“加州面”?…

日曆晚上為什麼不跳?關於調日曆的一些使用方法

,
有人買回來日曆不跳就開始擔心是否壞了,其實不用慌,下面教幾招給大家如何調整日曆和時間。掌握好調整方法就可以更好地使用和愛護自己心愛的名表。 如何正確的調日曆 1,表把一般有2檔(3點位方向按鍵)。把拔出一擋,是調日期。表把拔出二擋,是調整時間的。 2,表把拔出一擋來調日期,一般手錶是1日-31日,如碰到只有28天或30天不滿31天的月份,手動調過31號即可。…

“軍錶、運動表、防水錶” 便宜貨的代名詞?

,
戰爭時期的軍事需求,是人類科技進步最重要的動力之一。現在我們所廣泛使用的電腦,網絡,核技術等等,都是由軍事需要催生出來的。當然,我們最關心的手錶也不例外。在軍事較量中,一枚精準耐用,功能強大的手錶對於士兵來說非常重要,有很多知名品牌在歷史上都為軍隊供應過手錶。 但是,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提起軍錶,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皮實、簡潔、粗獷、硬朗、便宜......彷彿軍錶就一定是廉價貨。而這種印象的形成也不是毫無原因,最初的軍錶,大部分確實是來自大批量的軍方訂貨,這就要求手錶必須做到工藝簡單,零件通用,易於維護,如此方能降低採購及維護成本。 萬像變遷,價格低廉這一刻版印像如今也需要改變一下了。隨著歷史的發展軍錶成了運動表防水錶的代名詞,很多當初的軍錶已漸漸從軍事裝備演變成了時尚裝飾,甚至步入了奢侈品的殿堂,從泥土紛飛的戰壕里一直走進了今天的香榭麗舍大道。 寶珀…

從基礎入手 機械手錶的機芯基本零件

,
本文我們來著重普及一下每個機構中的基本零件以及功能,由於機芯零件眾多,我們這裡只挑最主要的來講。首先附一張機芯零件的基本對照圖,以供大家參考,網上找的不是很清楚,不同機芯的零件樣式會有些許差異。 原動系      關於原動系的重要零件就是發條了,發條是被裝入發條盒中的,發條盒的組成包括:發條、發條軸、發條盒和發條盒。發條是彈性元件,它盤緊之後產生扭矩,給手錶的運轉提供動力。 密封的發條盒    手錶所能提供的動力儲備取決於發條的工作圈數,工作圈數越多,手錶的動力儲備可能就越長。但並不代表發條的長度越長就越好,因為只有當發條在條盒裡盤緊的面積和完全放鬆後的面積相等時候,才能提供最大的動力儲備。因此,當保障足夠輸出力矩的時候,發條做薄一些是好的,同時還能降低發條力矩落差。    早期的發條盒在維修的時候,都必須打開條盒取出發條,重新清洗和加油。而現在許多的腕錶都在發條盒使用的是自潤滑發條,無需將其打開。更有把條盒蓋和發條蓋之間密封起來的,強行打開,反而有可能導致條盒變形或重新蓋上的時候密封不嚴。 傳動輪系    原動係發條盒輪將動力傳遞給二輪,再經由三輪和四輪傳動給擒縱機構。前文我們說過傳動輪係可以分為兩種,我們所拆解的這款機芯是偏中心傳動形式,這種形式的好處是機芯平面與軸向的空間利用率比較高,對於提高機芯的整體性能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輪、三輪和四輪    二輪(中心輪)是決定正中心傳動還是偏中心傳動的最主要識別點。正中心傳動二輪用來承載顯示系,通過摩擦配合關係與分輪配合在一起。偏中心式二輪只是為了傳遞來自於原動系的動力存在的,與顯示系沒有直接的關聯。     三輪連接二輪,接收動力的同時改變了輪系齒數比,以及輪系的旋轉方向,起了過渡的作用,所以也被稱為過輪。     四輪輪也被稱作秒輪,此輪與擒縱機構連接,其旋轉速度受到控制,以每分鐘轉動一周的速度旋轉。四輪的頂端可以安裝秒針(大三針或者小三針秒針)。 擒縱機構    擒縱機構包括擒縱輪和擒縱叉,擒縱輪帶動擒縱叉一擒一縱,完成鎖接、傳衝、釋放的動作。機械表的“滴答”聲也是因此而來的,當擒縱輪的齒扣上擒縱叉,便會發出“滴”聲。然後,隨著平衡擺輪的擺動,擒縱輪會繼續旋轉,再“答”的一聲扣上第二個擒縱叉。 擒縱輪和擒縱叉 擒縱機構將原動系統提供的能量定期地傳遞給擺輪游絲系統來維持該系統不衰減地振動且擒縱機構把擺輪游絲系統的振動次數傳遞給指示裝置來達到計量時間的目的。因此,擒縱機構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機械手錶的走時精度。 振動系統 擺輪游絲系統   同樣作為計時基準的擺輪游絲系統,它包括擺輪部件、游絲部件和擺夾板組件。擺輪和游絲部件非常好辨認,擺夾板組件稍微複雜一點,由擺夾板、防震器組件、快慢針部件和外樁環部件組成。     擺輪游絲結構也分為無卡度和有卡度兩種。一種是有卡度游絲結構,此結構是通過調校快慢的位置來改變游絲的有效長度從而達到改變振動週期的目的;另一種是無卡度游絲結構,此結構是通過調整擺輪自身上均佈的螺釘的進與出或者是調節被放置的可轉動砝碼的位置,改變擺輪旋轉半徑從而達到改變振動週期的目的。我們這裡的這款機芯採用的是有卡度游絲結構。 顯示系      對於融入對接到主動傳動系的顯示係來說,最重要的當屬時輪、分輪和秒輪,以及負責轉換旋轉速度的跨輪。 大三針的機芯顯示系 大三針的機芯顯示系,時輪,分輪和秒輪被同軸設置於機芯中心位置,並且被安裝了時針,分針和秒針。時針以每12小時旋轉一周的速度工作;分針以每1小時旋轉一周的速度工作;秒針則每1分鐘旋轉一周的速度工作。它所連接的秒輪,直接被調速系統來控制它的轉動速度。因此秒是機械表的計時基礎,直接影響機械表的精準度。跨輪則是由跨輪片和跨齒軸組成的,它的作用是讓每1小時轉動一周的分輪通過傳動比轉換每12小時轉動一周的時輪。 上弦撥針系     上弦撥針系零件眾多,前文我們已經提過,手動上弦一般由柄頭、柄軸、…

機械手錶的機芯基本結構

,
大道至簡,萬事萬物不離基礎。我一直覺得機芯也是同樣道理,比如百達翡麗的一款基礎機芯cal.324,在其基礎上增加各種不同的功能模塊,就孿生了基於cal.324的各種功能或複雜機芯(比如cal.324…

那麼貴的表,為什麼那麼容易壞?

,
 大多數人在買表初,都是滿心歡喜地在挑選、欣賞和對比,他們沉醉於各大名牌好表的光環下,沉醉於銷售員各種優點好處的吹噓下,沉醉於購物之處的無比滿足與開心,很少有人對想到如此高價的表壞了會怎麼樣,該怎麼辦?因為大部分人在潛意識中都默認了一個習慣性思維,如此昂貴的表,不應該有很多問題吧?不應該能麼容易壞吧?就算壞了也會有專業的售後吧?其實,中國市場在近二三十年瑞士鐘錶文化的熏陶下,買了複雜表要質疑不經撞、不耐操的情況已是小概率,但逛一圈鐘錶論壇,還是會發現表迷對複雜表仍存在不小的誤解。   對豪華表常見有三種看法: 1,定價高利潤高    頂級品牌的複雜表,幾十萬打底動輒破百萬,數量又極少,難道不是飢餓營銷、定價高溢價更高?其實也不一定,至少對於頂級複雜表而言,真不是。 而且恰相反,但凡頂級複雜表,其複雜性、性能、品質和工藝之高,都是肉眼可見。但其製作,離不開巨昂貴的大型精密機器,也有賴於有錢也難請到的頂尖製表師,成本之高是觸目扎心吶。除了製作外,還有更隱性但更絕對高昂的研發成本,一塊頂級複雜表機芯,研發耗費的時間和費用都是無底洞,而且流產項目的試錯成本也要落在最終的成品上。 2,裝逼不實用    複雜表的功能很少有實際使用價值,但賣的那麼貴,難道不是華而不實,需求小、泡沫大嗎? 首先,每一項複雜功能,過去都是實用無比的,甚至可以說,就是為實用需求而生的。當然,如今科技發展,複雜表的實用性和製作難度降低,但其創意性更加凸顯,需要提出更深層的需求,這關乎於創意者的深度、思維、情感、智慧。可以說,高於實用的創意,是現代頂級複雜表的魅力和價值所在。但這也可能讓頂級複雜表陷入“絕境”,因為這麼牛掰的東西,做少了成本極高,做多了市場消化不了。     所以,別看現在獨立製表品牌很夯,有些頂級產品的確創意爆棚,但市場小眾、成本難降,經營狀況未必那麼紅火。其實,也有一些品牌,論財力和集團背景絕對屬於主流大牌,論創意和個性又堪比獨立製表師。 3,越貴的手錶更不容易壞   就像生活中的汽車電子電器產品一樣,昂貴的不會那麼容易出問題,必須要符合從十樓扔下去撿起來繼續帶,放在油鍋裡炸一會撈上來繼續帶,坦克車壓過去毫髮無損繼續帶.... ..這些是小編意淫,總來說對於昂貴的手錶到底該不該那麼容易壞誤會比較深。   本文主要針對日常佩戴過程常見的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頭號問題:最基本的誤差都不在品牌保證的誤差之內!這是不是也太扯了? 走時不准,有時走時慢還停擺。這個問題出現在很多網友的論壇帖子中,也是很多買表者非常糾結的一個問題。花高價買表,哪怕沒有額外的功能優勢,走時精準是最起碼應該滿足吧,卻連最基本的誤差都不在品牌保證的誤差之內!這是不是也太扯了?…

沛納海裝逼詞典

,
鍾愛沛納海,怎能少了另一樣神器——裝逼詞典?N廠官方旗艦店立即奉上讓你成功進階之利器。 Luminor 簡單的說,帶護橋表冠的沛納海錶款統稱為Luminor。複雜點說,沛納海採用了可使上鍊龍頭緊靠錶殼的特殊槓桿裝置,能大幅減少水氣滲入錶殼,使用放射性元素“氚”做夜光,並已註冊為專利商標。代表錶款:PAM000、PAM111等。 Radiomir 簡單的說,不帶護橋表冠的錶款,使用旋入式防水錶冠的沛納海統稱為Radiomir。沛納海早在1916年就為Radiomir註冊了專利,Radiomir名字是由放射性元素“鐳”(Radium)演變而來的。根據意大利海軍的要求,沛納海為其提供高精度計時工具,直到1936年首個Radiomir錶款原型誕生了,增強性夜光塗層,兩端焊接金屬桿表耳,雙層大尺寸錶盤,構成了基本元素。代表錶款:PAM448、PAM380等。 Radiomir…

最有趣的鐘錶知識,這裡有你一定不知道的腕錶趣事

,
一,品牌名字、Logo的由來與趣事 每個品牌的建立都會有自己的故事,就像百達翡麗是翡麗先生和百達先生相愛相殺才定下來的,積家也是因雅克·戴維‧勒考特和埃德蒙‧耶格趣味相投而誕生。 百达翡丽 Patek…

三分鐘教你有範兒的擁有和選擇沛納海-晉級之路

,
雖然網上已有若干個版本的《沛納海指南》在流傳,不客氣地說都弱爆了。作為一名有專業精神的弄潮兒,三分鐘認真學習洞察沛納海心理學,並且掌握以下門道,必定可以幫助你快速晉級。   沛納海的“與眾不同”,首先來自其極富魅力也有著最高辨識度的外型。因追求潮流,而買一塊貴價表戴在手上,那麼沒有什麼比外型獨特、奪人眼球更重要。碩大的錶殼、寬闊的錶帶、誇張的護橋、極簡的刻度和麵盤……要被人360度無死角從10米之外一眼認出,百達翡麗做不到積家勞力士做不到浪琴朗格江詩丹頓愛彼統統做不到,只有沛納海做得到。只此一招,已經贏了。 入門 1.99%的沛黨入門從111或005開始。…

比綠水鬼還難買,勞力士迪通拿憑什麼那麼貴還一表難求

,
導語  在遊艇II出現前,迪通拿是現代勞力士最複雜的錶款。對於專門研究勞力士的人來說,勞力士沒有復雜錶款並不奇怪,這家論設計和製作實力在瑞士數一數二的廠家,從來不涉及製造生產諸如萬年曆、三問、陀飛輪等功能,而現代的迪通拿一度是勞力士最複雜也是最熱銷的系列。 迪通拿的前世今生 勞力士遊艇名仕II    要追溯迪通拿的前世今生,還要從計時腕錶說起。當年,人們把普通腕錶和計時功能結合在一起,花了差不多4、5年的開發時間。最後得出一種嶄新的腕錶:腕式計時表。計時表就是普通的腕錶上加上運動計時的功能,除了原先本來的秒針,還有專門的累計秒,分鐘,甚至小時的計時用針。計時表和專用秒錶看上去非常類似,但是事實上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專用秒錶是通過擺輪上方的停止機械控制計時的開始和停止。這種機構如果用在腕錶是完全不可取的,因為還要考慮到腕錶本身走時的準確性。就腕錶本身而言,擺輪必須不停地運動,不能停止。第一塊計時腕錶用了可以轉換的凸輪和控制桿來讓這兩種互相矛盾功能在一起工作。   勞力士並非是計時腕錶方面的先驅,當年他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蠔式和自動裝置的研究上面。在1930年代末,因為蠔式結構把勞力士定位在了“運動腕錶”的市場上,因此勞力士決定研發它們自己的計時運動腕錶。 1934年的勞力士產品冊上還沒有任何計時錶款,而到了1937年一下子出現了5個款式。勞力士公司決定從其他機芯廠家購買已經成熟的計時芯產品,從而減少自身的研發時間同時也可以減少研發所需要的經費。後來它們選擇了一塊已經有五十年曆史之久的成熟機芯品牌:Valjoux,它家出品的計時芯,直徑從10.5法分到14法分不等,共有三種尺寸,都是單按鈕的計時功能。這使得用戶可以簡單地來操作計時功能,第一次按下按鈕可以啟動計時大秒針,第二次按下後停止計時,這個時候就可以讀取大秒針的走時數值,第三次按下後中央大秒針歸零。 Valjoux機芯    計時腕錶的普及讓手錶工業感到驚訝。新技術的不斷推出不僅僅是運動物體或者汽車競賽的需求,而是更多專業人士對於計時以及精準度的不斷需求。產品控制人員通過腕上的計時腕錶來計算產品生產時間;甚至攝影師通過計時腕錶來計算曝光和沖印的時間。 新技術運用在競賽中    一個按鈕的計時腕錶雖然好用,但畢竟結構太過於簡單。越來越多的用戶需要做計時的中間停頓需求。…

表迷也有上下等級之分?

,
表迷,像许多XX迷或某某粉丝一样,是一个不确定的称谓,因为从未有一个权威部门或大人物给“表迷”一个说法。那么我们天天以“表迷”自称,究竟是什么人?Who are we? 人称豪哥。在外面混,得一“豪”字足矣。 2009年在巴塞尔碰到寂兄,要我写点参展观感。我是年年去巴塞尔但从未写过巴塞尔的文章,却有更多的人从未去过巴塞尔却年年写巴塞尔的文章,所以不想再凑这个热闹。正在推搪敷衍之间,寂兄又发话,那你就随便写点什么有趣的吧。于是有了此文,并自信还有些创新观点 表迷,像許多XX迷或某某粉絲一樣,是一個不確定的稱謂,因為從未有一個權威部門或大人物給“表迷”一個說法。那麼我們天天以“表迷”自稱,究竟是什麼人?…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潛水錶

,
最早的潛水錶由誰發明?除了現今常見的蠔式錶殼,潛水錶發展歷史中還存在過哪些錶殼結構?關於潛水錶的前世今生,今天來為大家揭秘。 勞力士蠔式錶殼結構圖,因其設計靈感是受牡蠣外殼啟發,故被稱“蠔式(Oyster)” 顧名思義,潛水錶就是可以將腕錶潛入水中的一項功能。腕錶最初的錶殼是一種類似於懷錶的最簡單的樣式。它們由三個獨立的部件組成:中框、後蓋和上圈。這三個部分都是靠單純的緊密配合安裝的。這樣的結構設計對於懷錶來說已經使用了兩百多年,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懷錶是被裝在口袋裡,基本遠離潮濕和灰塵。    但是這簡單的設計對於腕錶這種時髦的產物卻產生了“不適應”,因為腕錶需要經常活動在外,沒有防塵或者防水的墊圈,所以潮濕和灰塵成了腕錶的頭號敵人。所以,在腕錶打開市場的初期,防水成為最受廠家關注的改良工作。 1926年橫渡英倫海峽的勞力士…